光伏“抢装潮”与“531新政”——行业巨变下的挑战与机遇

发布日期:2025-03-18 15:23:18   浏览量 :20
发布日期:2025-03-18 15:23:18  
20

一、抢装潮背后的逻辑:政策窗口期的倒逼效应

2025年5月31日,被称为“光伏行业分水岭”的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简称“531新政”)即将落地。根据新政,6月1日后并网的增量项目将全面进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,电价完全由供需决定,而此前并网的存量项目仍可享受电价兜底保障。这一政策直接触发了光伏行业的“抢装潮”——企业为锁定更高的电价收益,争相在窗口期内完成项目并网。

抢装潮的表现:

1、组件价格跳涨

隆基、晶科、天合等头部企业组件单瓦价格普遍上涨2-5分,部分型号涨幅达5%。

2、排产周期拉长

组件厂排产周期从1个月延长至2个月,部分厂商出现负库存。

3、高效组件受捧

如隆基BC 2.0组件因发电效率提升5%,成为抢装首选,凸显技术溢价优势。

二、531新政深度解析:市场化改革的“双刃剑”

与2018年“531新政”类似,2025年的新政同样以“市场化”为核心,但方向更深远:

1、新旧划断:6月1日前并网的项目享受电价兜底,之后则需完全参与市场竞价。

2、收益模式重构:从固定电价转向市场化波动收益,企业需应对电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。

3、消纳责任强化:新政要求新能源项目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,倒逼企业提升消纳能力和储能配置。

对比2018年新政:

相似点

均引发行业短期震荡,加速低效产能出清。2018年政策导致行业新增装机两连降,而2025年新政或推动技术迭代加速。

差异点

2025年新政更注重市场化长效机制,如差价结算机制、分区域动态竞价等,为行业提供缓冲。

三、行业影响:从价格战到技术战的转折

1、高效组件成主流

市场化交易下,单位面积发电量直接影响收益,高效组件(如TOPCon、HJT)的度电成本优势凸显。据测算,光电转化效率每提升1%,度电成本可下降5%-7%。

2、户用光伏模式调整

租赁结算价下调,部分地区安装费降幅达40%,投资方转向消纳条件更好的东南沿海区域。

3、产业链分化加剧

低效组件厂商面临淘汰,而具备技术储备的一体化企业(如隆基、通威)有望通过“技术溢价→发电量溢价→电力商品溢价”三级跳占据优势。

四、未来趋势:从“抢装”到“长跑”的赛道升级

1、技术驱动下的产能出清

政策倒逼企业聚焦技术创新,N型电池钙钛矿叠层技术或成下一代竞争焦点。

2、储能与虚拟电厂的崛起

新政取消强制配储要求,但市场化电价波动将推动企业自发配置储能或参与虚拟电厂,以平滑收益。

3、全球竞争力重塑

国内企业通过降本增效(如非技术成本压缩)增强出海能力,欧洲、中东等市场或成新增长点。

531新政与抢装潮,既是行业告别政策依赖的“成人礼”,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起点。短期阵痛难免,但长期来看,市场化机制将推动光伏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创造”,具备技术、运营与资金实力的企业将最终胜出。正如隆基某高管所言:“未来的光伏战场,属于那些能用一度电创造两度电价值的人。”

徐州阳洁缘新能源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

公司地址:

公司邮箱:

采购热线:
17351967382
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世纪西路72号众创空间产业园210室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